2025年4月24日下午,以“聚焦评价,发展素养”为主题的金光哲初中科学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区教研展示活动,在工作室基地校上海市梅陇中学顺利举办。本次活动围绕“双新”背景下科学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路径探索与实践开展,普陀区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办虞松儿、区初中科学教研员郑晓燕、梅陇中学副校长翁方波、正高级教师金光哲出席活动,金光哲工作室全体成员及普陀区初中科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案例为擎 实践启航】
金光哲工作室的3位学员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分享了她们研制的课堂观察量表、评价工具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的实践应用,展示了聚焦评价的实践探索。
上海市梅陇中学的付玉冰老师以 “小小工程师 —— 火星车” 为例,深入开展基于过程性评价促进有效教学的初探,分享了如何将过程性评价融入跨学科实践。从方案设计、结构搭建,到团队协作、技术迭代,付老师利用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做中学”与“评中改”的深度融合,还动态记录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让原本隐性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清晰可见的成长坐标,契合“以学促评、以评促学”教育核心理念。
上海市普陀区长征中心小学的徐嘉文老师以 “制作农场植物标识牌” 为例,分享了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探。徐老师带领小学生亲身体验为农场植物制作标识牌,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养。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李晓旭老师以 “土壤的味道:校园植物适配度诊断与改良”项目为例,分享了基于跨学科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实践与评价探索。从土壤样本采集(科学思维)、数据分析(数学建模),到改良方案撰写(语言表达),通过 “自评—互评—师评” 的循环机制,推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养。
【素养为纲 评价探路】
初中科学学科带头人金光哲老师以“基于课程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科学学科评价探索与思考”为主题,为全区教师呈现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微报告。金老师立足新课标核心素养,分析了素养测评理念的变革方向,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特征,剖析初中科学评价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科学学业考试试题特点及趋势,指引科学教师做好学业考试复习计划,希望未来各位老师强化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评价体系能力,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发展。金老师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以科学学科评价为切入点,为教师们在课程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进行科学评价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
【聚智共评 蓄力前行】
管理办虞松儿老师向教研员、基地校表示感谢,并对本次工作室展示活动进行点评。她指出金老师引领工作室全员在短短2个月内紧扣“素养导向评价”内核,以政策文件为锚点,融合社会热点构建教学情境,以课堂实证为基石,研发可迁移的评价工具包, 以“双新”理念为引擎,推动“教—学—评”一致性,这种“研究力+指导力”的双向赋能,正是学科带头人的标杆示范。她期待工作室践行普陀区教育理念“适合教育”,形成“一年一精品案例、三年一组课题成果、全员阶梯式成长”的研训范式,让普陀学子在科学探究中绽放思维光芒。
普陀区教研员郑晓燕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感谢了金老师引领团队为各位科学教师先行探索评价改革的路径——从主题聚焦到工具开发,从课堂诊断到成果辐射,期待三年后有更为完善的成果。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关于“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深度思考。当过程性评价成为学习的“反光镜”,当跨学科实践成为素养的“孵化器”,科学教育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双新”时代的育人挑战。